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考试大纲
学院代码:021
学院名称:bwin官网,bwin官网
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:145100文物
初试科目代码及名称:
628文物学基础
842文物保护与利用
初试科目1:628文物学基础
一、考试形式
(一)试卷满分、考试时间及适用对象
本试卷满分为150分,考试时间为180分钟。
(二)答题方式
答题方式为闭卷、笔试。
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;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。
(三)考试目标
《文物学基础》包括文物学概论、中国陶瓷、中国考古通论三大部分,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文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、中国陶瓷文物鉴赏与鉴定、考古学基本理论与方法、代表性考古成果,旨在培养学生在文物鉴定、保护、研究及文化价值评估方面的综合能力。
二、参考书目
参考书目:
1.《文物学概论》编写组:《文物学概论》(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)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9年版。
2.张之恒:《中国考古通论》,南京大学出版社,2009年版。
3.冯先铭:《中国陶瓷》,文物出版社,2001年版。
书目1.《文物学概论》编写组:《文物学概论》(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)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9年版。
考试范围概要:
1.文物学基本定义
文物;文物学;文物、文物学与其他相关学科或研究领域。
2.文物与文物研究
文物概念的形成;文物的价值;文物研究的历史。
3.文物的保护、管理与合理利用
文物的分类、分级和鉴定;文物保护管理的法律与规范;文物保护工作的实施;文物的合理利用。
4.可移动文物
陶器;瓷器;青铜器;玉器;金银器;书画;漆木器;织绣;砖石雕刻;碑帖;古籍与版本;钱币;文房四宝;其他古代文物;近现代可移动文物。
5.不可移动文物
关于不可移动文物的分类命名;古遗址;古墓葬;古建筑;石窟寺及石刻;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;其他不可移动文物。
书目2.张之恒:《中国考古通论》,南京大学出版社,2009年版。
考试范围概要:
1.绪论
考古学的定义;考古学文化;文化年代的确定;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。
2.中国考古学简史
中国古代的金石学;近代考古学的传入;中国考古学的萌芽。
3.旧石器时代
关于人类起源的几个问题;旧石器的制作、类型和特征;直立人的体质特征;北京猿人及其文化;山顶洞人及其文化。
4.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概述
新石器时代的分期;新石器时代诸文化因素的关系;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系。
5.中国各地区主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
仰韶文化;龙山文化;仙人洞和吊桶环文化遗存;良渚文化;石峡文化;红山文化。
6.夏商周考古
夏商周考古特点;二里头文化;殷墟;商代青铜器;西周墓葬;春秋都城遗址;西南地区的巴蜀文化;南方与东南地区的青铜文化。
7.战国秦汉考古
青铜冶炼和铜器铸造;西汉都城长安;东汉都城洛阳;战国墓葬;汉代墓葬;战国货币。
8.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
曹魏、西晋北魏洛阳城;六朝都城建业和建康;帝王陵墓;世家大族墓;丰城窑;墓志和地券。
9.隋唐五代考古
长安城;洛阳城;隋唐帝陵;唐、五代陶瓷。
10.宋元明考古
南宋临安城;明南京城;明北京城;北宋帝陵;明代帝陵;宋代陶瓷;元代瓷器。
书目3.冯先铭:《中国陶瓷》,文物出版社,2001年12月第1版。
考试范围概要:
1.基本概念
陶与瓷的区别;常见陶瓷器器型及口沿、肩部、腹部、底足类型识别;常见陶瓷器纹饰内容及主纹、辅纹、边纹、地纹、缠枝、折枝识别;瓷器基本装饰技法。
2.原始社会陶器
红陶、彩陶、黑陶、灰陶、白陶;仰韶文化陶器;马家窑文化陶器;龙山文化陶器;屈家岭文化陶器;蛋壳黑陶、蛋壳彩陶。
3.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陶瓷
商代陶器;白陶;龙窑;夏、商、西周、春秋印纹硬陶;陶文;秦汉陶器发展三阶段;低温彩铅釉;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陶俑;陶瓷明器;商周原始瓷;春秋战国烧造工艺的进步;陶瓷合烧;秦汉时期原始瓷概说、产地与窑场;汉代瓷窑;三国两晋南北朝越窑、瓯窑、婺窑、德清窑、洪州窑、湘阴窑;谷仓;化妆土;北朝青瓷鸡首壶、莲花尊;北朝白瓷;三国两晋南北朝瓷业成就。
4.隋唐陶瓷
隋代瓷器装饰技法;隋代安阳窑、淮南窑、丰城窑、湘阴窑;隋代白瓷成就;南青北白;唐代邢窑、定窑、巩县窑、铜川窑、洪州窑、越窑、长沙窑、寿州窑;釉下褐绿双彩、鲁山花瓷、绞胎瓷、唐三彩、匣钵;唐代陶瓷工艺成就。
5.五代宋辽夏金瓷器
五代曲阳窑、越窑、景德镇窑;珍珠地划花纹饰、秘色瓷;五大名窑;六大窑系;宋代定窑、介休窑、汝窑、钧窑、磁州窑、耀州窑、新安城关窑;乳浊釉;宋代北方制瓷工艺成就;宋代南宋官窑、哥窑、龙泉窑、景德镇窑、吉州窑、建窑、磁灶窑;粉青釉、梅子青釉;木叶盏、剪纸漏花、玳瑁釉、兔毫盏、鹧鸪斑、曜变釉;静江花腔腰鼓;宋代南方制瓷工艺成就。
6.元明清瓷器
元代景德镇制瓷技术进步;枢府瓷(卵白釉瓷);元代青花瓷、釉里红瓷;高温失透釉;御窑厂;明代景德镇瓷器概说;斗彩;洪武釉里红瓷、青花瓷;永乐青花瓷、甜白瓷;宣德青花瓷、铜红釉、蓝釉、甜白釉、洒蓝釉;成化斗彩、青花瓷、黄釉瓷;弘治青花、颜色釉、彩瓷;正德青花瓷、素三彩;嘉靖青花瓷、彩瓷;青花五彩;万历青花瓷、五彩;大明彩;天启青花瓷;苏麻离青、平等青、石子青、回青;灯草边;棕眼;琉璃器、法华器;康雍乾三朝瓷器高峰成因;康熙青花瓷、五彩、斗彩、珐琅彩、朗窑红、豇豆红;刀马人;雍正青花瓷、青花釉里红、粉彩、红釉瓷;乾隆粉彩、刻意奇巧的瓷器(象生瓷、玲珑瓷、转心/转颈瓶、其他材质的仿制瓷)。
初试科目2:842文物保护与利用
一、考试形式
(一)试卷满分、考试时间及适用对象
本试卷满分为150分,考试时间为180分钟。
(二)答题方式
答题方式为闭卷、笔试。
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;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。
(三)考试目标
《文物保护与利用》包括博物馆学、文物保护、文物行业规范三大内容,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博物馆学基础理论、文物保护利用相关的行业规范,培养学生在博物馆管理、文物鉴赏与鉴定、文物价值评估、博物馆藏品保护利用方面的综合能力。
二、参考书目
1.《博物馆学概论》编写组:《博物馆学概论》(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)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9年版。
2.王蕙贞:《文物保护学》,文物出版社,2009年版。
3.国家文物局发布文物行业规范。
书目1.《博物馆学概论》编写组:《博物馆学概论》(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)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9年版。
考试范围概要:
1.绪论
什么是博物馆学;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;博物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;博物馆学的学科体系。
2.博物馆学发展史
外国博物馆学发展史;中国博物馆学发展史。
3.博物馆功能与类型
博物馆的定义;博物馆的特征与功能;博物馆的类型。
4.博物馆的发展历程
外国博物馆的发展历程;当代外国博物馆;中国博物馆的发展历程;当代中国博物馆的新发展。
5.博物馆藏品的征集与管理
博物馆的藏品;藏品征集的方法与要求;藏品征集的范围和政策。藏品管理及其制度化;藏品管理流程;藏品的数字化管理。
6.博物馆藏品保护
藏品保护的内涵与理念;藏品的保存环境;藏品保护科技。
7.博物馆展览策划、设计与施工管理
展览内容策划;展览形式设计;博物馆展览工程管理。
8.数字博物馆
数字博物馆的概念;数字博物馆的类型划分;数字博物馆的独特作用;数字博物馆的建设状况与发展方向。
9.博物馆教育与服务
博物馆教育的相关概念;博物馆教育的理论;博物馆讲解服务;博物馆讲座;互联网+博物馆教育。
10.博物馆观众
博物馆观众定义;博物馆观众研究方法;博物馆观众研究内容。
11.博物馆经营管理
博物馆管理体制与法规;博物馆人事管理;博物馆的科研工作管理;博物馆财务与安全管理;博物馆经营。
12.博物馆建筑
博物馆建筑的选址与总体布局;博物馆展厅设计原则与要求;博物馆库房设计原则与要求;博物馆公共空间与办公空间设计原则与要求;博物馆建筑智能化;博物馆建筑的功能与评价。
书目2.王蕙贞:《文物保护学》,文物出版社,2009年第1版。
考试范围概要:
1.文物保护学基本概念
文物的基本内容及分类;文物保护学的基本内容与方法;文物保护的基本方针与基本原则;文物保护的历史与未来。
2.陶瓷砖瓦类文物保护
陶瓷砖瓦的化学组成及烧制工艺;陶瓷砖瓦类文物损蚀的主要原因;陶瓷砖瓦类文物的清洗、黏结、加固、修补、表面防护的要求、操作流程及常用试剂特点。
3.金属类文物保护
金属文物的锈蚀机理与去锈蚀原理;青铜器的发展;青铜文物的组成;常见青铜器锈;青铜器病害与图示;局部“粉状锈”的治理;青铜器修复;铁器的发展;铁器的组分及结构;铁器文物的保护修复;锡器文物保护。
4.石质文物保护
石质文物的分类;石质文物风化的主要原因;石质文物的清洗、黏结、加固。
5.纸质文物保护
纸的发明及发展;中国古代造纸术与纸张的发展历程;中国古代书画装裱款式;中国古籍装帧形式;纸质文物病害原因与病害调查;纸质文物的污染和清除;纸质文物上污斑的清除;纸质文物的加固处理。
6.漆木竹器类文物保护
古漆木竹器的发展及意义;古漆木竹器类文物保护处理的必要性;饱水漆木竹器保护性处理的程序;古漆木竹器腐朽的主要原因;出土漆木竹器的发掘现场保护;饱水竹木漆器的脱水定形(自然干燥法;明矾脱水定形法;醇—醚—树脂连浸法;丙酮—松香法);糟朽漆木竹器加固修复的基本原则、必要性、加固修复材料和方法、有针对性的加固修复(表面大多残碎字迹模糊不清的木简类文物加固修复、残断竹简的黏结和修复);漆木竹器杀菌防霉杀虫防蛀的方法、优缺点、操作与试剂特点。
7.纺织品文物保护
古代纺织品的组成材料;纺织品文物糟朽的主要原因;古代纺织品的颜色及其成分;出土纺织品文物的污染;清洗纺织品文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;纺织品文物的湿洗法清洗(纺织品上污泥和土、金属锈蚀物形成的锈斑、蛋白质沉积物的清洗);脆弱纺织品文物的加固。
8.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
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、主要任务、特殊性;考古发掘现场文物出土时的环境突变及其对文物的危害;考古发掘现场文物采集时的稳定性处理与环境控制;考古发掘现场采集的基本内容、采集样品应遵守的基本原则;考古发掘现场出土文物提取前必须考虑的问题、出土文物的提取方法;考古发掘现场文物提取后的包装运输。
9.博物馆环境
博物馆温度指标及控制;博物馆内相对湿度及其控制;空气的污染物及来源;防止光线损害文物藏品的措施;博物馆害虫的预防与除治。
书目3.国家文物局发布文物行业规范。
《文物藏品定级标准》;《馆藏文物登录规范》;《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编写规范》;《文物保护项目评估规范》;《博物馆展览内容设计规范》;《博物馆陈列展览形式设计与施工规范》;《革命文物主题陈列展览导则(试行)》;《革命旧址展示导则(2023)》等。
专业复试笔试科目:江西文物与考古
考试大纲:江西重大考古发现;江西红色文化资源。
参考书目:
1.孙家骅、詹开逊:《手铲下的文明——江西重大考古发现》,江西人民出版社,2004年版。
2.徐长青主编:《考古江西》,江西人民出版社,2017年版。
3.张志军:《江西地方文化史导论》,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,2018年版。
4.国家文物局编 :《创新与启示: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实践》,文物出版社, 2019年版。
同等学力加试
科目名称一:《中国古代史》
参考书目:
1.朱绍侯主编:《中国古代史(第五版)》,福建人民出版社,2010年版。
科目名称二:《中国革命史》
参考书目:
1.《中国革命史》编写组:《中国革命史》(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)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6年版。